复兴中华传统文化,增强国人文化自信。
首页 > 易学文章 > 正文

邱宇宁:“易经”和“周易”的区别?

作者编辑:华夏知名人物发布时间:2021-03-23 10:20:01 浏览次数:1065
 


5000多年前,一个龙背马身的神兽,身披龙鳞,背生双翼,高八尺五寸,凌波踏水,来到黄河之上。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游弋于图河之上。伏羲氏看到后,认为是上天授予的神图,就依照龙马背上的点,画出了图样。所得到的“河图”又称为“河图之象”。也就是后人所说的“连山易”。


《册府元龟•帝王部》记载:“夏禹即天子位,雒出龟书,六十五字,是为洪范,此所谓雒出书者也”。大禹因治水有功,有德于天下,故万民称颂,上天赐瑞,洛河出神龟。书中所记载的神龟,长1.2尺,龟背上有65个赤文篆字。《礼含文嘉》:“伏羲德合天下,天应以鸟兽文章,地应以河图洛书,乃则之以作《易》”。


《易经》出现于夏商周,商朝的时候巫蛊之术十分兴盛,商人惯用龟甲进行卜筮,形成了甲骨文;在铜器上进行记录,便形成了钟鼎文;浓郁的巫祝文化则演变出了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的出现,标志着占卜之术逐渐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,已经具备完整的理论性质。《易经》分为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三部分,各有出处。


《连山》出于夏朝,《归藏》诞生于商朝,因为年代久远,历时太久无法考证,所以作者和内容都不详。自汉代之后,两部书的伪作层出不穷,现代也众说纷纭。《周易》作为三易之一,在当代社会随处可见,家喻户晓,相传为周文王姬昌的杰作。《易经》在古代社会,是整个哲学伦理体系的核心,时至今日,年轻学子们早已不闻卜筮之事,卜筮之书与蒸蒸日上的科学相形见绌,在当代备受冷落。

《易经》不等同于《周易》,《周易》用卦和爻卜筮,辅之以阴阳之说,来预测前世今生;《周易》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,是古代汉民族思想、智慧的结晶,被誉为“大道之源”。内容极其丰富,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。《归藏》也用卦象衍生万物,不过卜卦的顺序相反;《连山》大有不同,用气象之说与阴阳结合,独创一套卜筮之法。三本书各有所长。


《易经》是国学古典之源,诸子百家都有适当的借鉴《易经》中的精髓。《易经》也代表了男女有别的传统思想,《连山》所用的卦都分男女,沿用上古时期检验灵柩内尸骨的方法,用人的耻骨来分辨性别,因为男性耻骨为根状,便称为"乾元";女性耻骨柔韧度好,能开能合,称为"开元",这种方法在并不发达的的古代也十分实用。


《周易》是对《易经》的解读和解释,因此《周易》自然也就继承了《连山》中阴阳卦的方法,不过《周易》将其发展,并纳入了新创意。在《周易》中,阳卦的代表符号是"-",阴卦则为"--",其实这正象征男阳女阴的说法,形象的比喻了男性的纯阳之物,与女性的至阴之处。《易经》的太极、八卦阴阳、五行、术数之理,以及星象、山川地形等,至简至易,又深邃无穷。甚至于历法、节气等都来源于此。

邱宇宁,男1959年生,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人,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,大专学历,现任小学科学高级教师(副高级),现已退休。由于曾祖父是本地风水和择日名家,到他是四代传人。从小受祖辈影响,对易经有极大兴趣。


0
推荐阅读: